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吉薩金字塔“群” Giza pyramids





埃及的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相傳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用巨大的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主要流行於埃及古王國時期。

埃及迄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約莫107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國時期,而在埃及已經發現的金字塔中,最有名的就是開羅的吉薩金字塔群。吉薩金字塔群是指一大片位於埃及開羅郊區的吉薩高原上的金字塔群,於1979年登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並在2007年7月7日獲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中的榮譽奇蹟。

吉薩金字塔中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為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分別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胡夫(Khufu)、卡夫拉 (Khafra),跟孟卡拉(Menkaura)於西元前2600年至西元前2500年所建造。

胡夫金字塔

吉薩金字塔群中就以胡夫金字塔最大,外觀最為壯觀宏偉,氣勢磅礡。據說是30多萬人花了30年的時間建成的,由230萬塊石頭堆砌而成,最輕的一塊石頭至少2.5噸,最重的一塊石頭甚至高達50噸。 原高146公尺 ,頂端有一座10公尺 高的小金字塔,後來被移除,現在的高度為137公尺 。

卡夫拉金字塔

從吉薩金字塔群的入口進入,遇見的第一座金字塔即卡拉夫王金字塔。卡夫拉是胡夫的兒子,他的金字塔也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規模足可與古夫王金字塔相媲美,內部構造則較為簡單、樸素。在這三座主要的金字塔中,只有卡夫拉金字塔還保留部份原始磨光的石灰岩外殼,覆蓋於它的頂端附近,特別的是,這座金字塔看上去似乎比臨近的胡夫金字塔還要大,其實是因為它憑藉著較高的地基位置和較斜的金字塔角度,但實際上,無論是高度還是體積,卡夫拉金字塔皆比胡夫金字塔小一點。而世界上最大,也最有名的人面獅身像即座落於卡拉夫王金字塔前。

孟卡拉金字塔

孟卡拉則是卡夫拉的繼位者,孟卡拉金字塔跟胡夫金字塔還有卡夫拉金字塔比起來體積較小,但十分精緻。它的底邊長108公尺 ,高67公尺 ,實際體積僅及古夫王金字塔十分之一。在金字塔的北側,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座金字塔有所不同,金字塔底下三分之一是紅色花崗岩所建,而上面三分之一卻是石灰岩塊,且所用的石塊較重,雕鑿較粗糙,可能是在倉促下建成的,有可能是建造到一半,孟卡拉突然駕崩,所以就以石灰岩趕工而成。1837年,一名英國探險家首次打開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發現一具花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裝運這些文物的船隻在返回英國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從此沒人再看過這具石棺。

P.S

其實胡夫金字塔更令人吃驚的,並不是它的雄壯身姿,而是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種種“巧合”,像是,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因而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之間,從而使人們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定為一個天文度量單位(現代科學通過精確測量日地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而如果現在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公尺乘以十億,其結果是14659萬公裡正好落在14624萬公裡到15136萬公里這個範圍內。事實上,這個數字很難說是出於巧合,因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也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

  此外,早在拿破崙大軍進入埃及的時候,法國人就從胡夫金字塔的頂點引出一條正北方向的延長線,而尼羅河三角洲會被這條延長線對等地分成兩半。現在,人們可以將那條假想中的線再繼續向北延伸到北極,就會看到延長線只偏離北極的極點6.5公里,要是考慮到北極極點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動這一實際情況,很可能在當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那條延長線是正好與北極極點相重合的。

  除了這些有關天文地理的數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長如果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得到的商為3.14159,這就是圓周率,它的精確度遠遠超過希臘人算出的圓周率3.1428,與中國的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相比,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時,胡夫金字塔內部的直角三角形廳室,各邊之比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理的數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總重量約為6000萬噸,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很難草率地相信這些都是巧合跟偶然,也因此,胡夫金字塔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